本次问答由赵青老师解答


【我想提问?】


与父母有太多情感上的牵绊,之前与他们的对峙没有处理好,导致他们非常不接受与我的分离,父母非常善于制造内疚,被情感绑架,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份内疚。


【咨询师回答】


你好,我是艾壹丁的咨询师,老赵。


看到你的留言,虽然你没有讲到具体的时间,可是有几个字还是让我印象很深刻。比如说牵绊、情感绑架、内疚等。看到这些会让我感受到你内心的纠结、愤怒和自责。好像有两股力量在拉扯着你。


一方面,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情感的牵盼听上去有很多的爱,可是让你感觉到有压力。另一方面也是会感觉到自己在情感上被绑架了。好像他们在用爱制造内疚,只会让我们感觉到愤怒。可是这份愤怒被压抑了,因为我们不能对父母表达愤怒。这个情绪只能朝向于自己,他就变成了内疚感。


我们来看看内疚感产生的机制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,比如要做一个好人要善良。比如要有责任感、要孝顺。这些从小都是老师、父母灌输给我们的。长大后,他会成为我们内在的道德体系的一部分。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超我。如果我们的行为或者是一时违背了这些道德标准,就会产生内疚感。


在亲子关系中,父母是怎么样制造内疚感了呢?我们可以举个例子,比如一个小孩,他想要一个玩具,妈妈就说你看你已经有这么多玩具了,你还要弄那些没用的东西干嘛呢?你不知道,我很辛苦吗?我又要工作,又要照顾你,你还不让我省心。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呢?还不是一切都是为了你,你都不知道体谅妈妈,太让我失望了。


孩子听了很紧张,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,只是想要一个玩具啊,可是妈妈很生气。为了让妈妈不生气,他就只有放弃自己去要求,他可能会说:“妈妈不生气了,我不要玩具了,以后我会更多的去体谅你啊,或者更多的去赚钱了,给你啊等等”,于是,妈妈达到目的了,他就说:哎呀,你真乖,这样才是我的好孩子。从此以后,这孩子可能会形成一个这样的模式,放弃自己的愿望来照顾妈妈的情绪,因为这样才是个好孩子。如果坚持自己的愿望,让妈妈生气的话,他就不是个好孩子,就不孝顺了。很多过早懂事的孩子背后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模式存在。


小的时候,父母也许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放弃自己自己的想法,服从于他们。可是这个孩子早晚要长大吧。等他越来越大,到了青春期以后,他势必也会有自己的独立的想法。这就需要通过与父母分离的方式而成为独立的个体,如果这个过程中父母一直不肯放手,势必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矛盾和冲突。


我其实不知道你具体发生了什么,可是在我们接触的很多来访者中,都会有这样类似的情况。如我的有来访者,他要来广州做纹身师,可是父母坚决反对,想让他留在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,结婚生子。他们认为这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安排。可是这不是他想要的那样,他自己想做的事情,所以才跟父母有很多的争吵。


后来他终于离开了父母,来到广州做了他想做的工作,可是父母,扬言要跟他断绝关系啊,种种的威逼利用。所以他后来抑郁了。嗯,当然一语未必全部都是父母的一些原因,可是我可以感觉到他内心背负了很多很多的内疚和自责,以及对自己的自我攻击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发现,好像父母永远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,他们永远都是对的,永远有很多你无法反驳的理由。比如说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啊,别说我们会这样做都是为了你,都是为你考虑等等,这些理由好像都无法反驳。那既然他们总是对的,那在这个问题中总会有一个人是不对的吧。既然不能够是父母,那也只能是我们自己了。是我没有体谅父母,说我不孝顺,父母把我养这么大,他们付出了这么多,我们这么大了,还要他们为我们操心。所以,很多很多的这样的自责就产生了。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,孝顺其实是个很大的主题。孝顺孝顺,既然要孝,就要顺着他们,他们生气了,肯定是我们,不是他们,那可能就是我们的错呀。


所以,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能不是听从、服从、顺从。于是,父母达到了他们的目的。而我们牺牲了我们自己的独立性。这个在心理学上称为内疚感的控制。当然,内疚感其实也不完全是不好的东西,一定程度上内疚感呢,会让我们更努力,更有责任心去做做好一件事情。


可是这种情绪这种感受反反复复的出现,对我们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。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对、自己做的不好,那是会很容易抑郁的。如果我们感觉到被控制、感觉到愤怒,可是这个愤怒无法对外发泄,只能够留在心里攻击自己,同样也会变得抑郁,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来访者。


所以,该怎么样处理我们对父母的这份内疚感呢?首先我在想,其实我们内心还是要跟父母保持一点距离,做一些防御和自我保护。说白了,就是要警惕父母,是不是又要通过对我们的情感控制来绑架我们。我们知道父母其实很难改变,很难指望有一天他们会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,然后不再自责,内疚感。


很难?如果我们总是跟他们距离太近,我们的情绪难免受他们的影响,难免不是他们的这种想法的控制。所以,当每次当他们再用以前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的时候,我们可以提醒自己这个是他们的问题,他们有不安全感,所以想牢牢的抓紧我们。也许他们从自己父母那里没有学到好的亲子方式,所以用控制的方式来影响我们。这个是他们的行为模式,不是我们的问题。我也无需为他们承担这份责任,承担这份内疚感。


我经常会跟我来访者说,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父母。或者我没有办法完全摆脱父母对我们的不好的影响。那我们就跟他们适当的保持点距离,就好像在心里面拉起一道防护网。一旦父母又开始他们的这种方式的时候,我们就拉响警报,警惕告诫自己,他们要开始知道内疚感了,那这个时候,我们要,我需要穿上我的防护服,不要被这些病菌所影响的。


特别是不要被他们的语言影响到我们的情绪。因为这是他们的问题,不是我们的问题。我们需要跟他们划清楚界限。这是我想提的第一个建议。


其次,我觉得。还是要跟慢慢地跟父母做一些分离,做自己。我看到你在第一句话的时候就有说道,跟他们对峙没有处理好,以至于他们不肯接受与你的分离。好像之前因为这个分离已经产生了一些摩擦。我在想与父母的分离其实是必然的,不管是父子、母子、父女、母女,他本身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。可能这个过程父母会比孩子更难,因为我自己现在做母亲,看到我的孩子越长越大,有的时候跑的老远不回家,甚至心里面会有很多的情绪,内心会怀念那个小小的、听话可爱的小孩子。甚至希望他能够长得慢一些。可以继续让我照顾他的生活。当然,这这部分呢,是我自己对分离的恐惧,是我自己需要处理的问题。如果父母一直看不到这个背后的、不肯放手的原因,才会造成很多很多的亲子矛盾。


可是,无论他们以什么样的理由形式来控制你,分离是不可避免的。但在处理上,我们可以更温和一些,时间上可以再长一些。可以多表达一些对他们的理解,因为你知道,你越是对抗他们可能会抓的越紧。他们会有更多的理由指责你,说你没长大呀,不懂事啊。会越不放心。


那如果我们的状态能够变得跟以前不一样,对他们的方式也稍稍有些不同,那么也许,他们的状态肯定也会松动。在沟通上也有许多需要调整的地方,我们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,它是通过很长很长的时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,可能会攻击啊、指责呀、僵化呀、死板啦等等。


所以,这个跟父母的沟通方式也需要一些时间去调整。当然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这过程,确实会有很多困难的地方与他们的控制感,他们的沟通方式都会让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负面情绪,所以这个过程需要专业人士的陪伴指引。一点一点的剥离,一点点的处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愤怒啊、自责、内疚啊等等。同时学到新的沟通方式,学到新的情绪的处理方式。


最后呢,我想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。那是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,爷爷病危,我跟父亲啊,还有姐姐带着她一岁多的孩子回老家,当时有个场景让我一直印象特别深刻。爷爷因为长期生病,他的身体变得小小的蜷缩一团躺在大床上。然后小外甥呢,因为一路上太疲倦了,然后睡着了,在另外一个小小的床上。然后我看到一边是一个奄奄一息的生命,另外,一边是另一个崭新的、生机勃勃的生命。


这让我看到生命的传承和延续。那其实我想说的是,亲情也是用来传承和延续的,而不是用来偿还的。


什么意思呢?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付出其实永远会比我们给他的更多更多。可是,生命的意义本身是在于生生不息,爱也是这样子的,亲戚也是这样一代传一代。我自己做了母亲之后,也会减少一些对父母的关心,可是我把更多更多的爱给了孩子。我希望他以后也可以同样把更多的爱给她的孩子,这样就好了。而不必总是回过头来,想要还给我。其实我自己是可以照顾好自己的。如果我总是纠结于回报、报答,那我们可能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内疚和自责之中。


我自己呢,比较欣赏西方人的做法,孩子长大以后就跟他们分开生活,彼此过好自己的生活,而不是让孩子总是想着回过头来偿还,我们给他那份恩情。不知道这样的一个思考的、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式能不能减少一点,我们的内疚感呢?


最后呢,我想送一段美国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的一段话给你。


我想要爱你,而不是抓住你,欣赏你而无需批判你。和你一起参与,但不强求你。离开你,也无言愧疚。帮助你,没有半点看低你。那么,我们的相处就是真诚的,并且能够彼此滋养。


好了,这个就是我对你提出的问题的一点小小的建议,我也不知道我说的这些东西有没有针对你的问题,但是也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。




# 点击下方,收听音频 #

1号通道 《你问我答》第04期|如何处理自己的内疚?

2号通道 如何处理自己的内疚?




# 更多精彩,请关注公众号 #

我们推出《你问我答》的心理问答栏目,有小伙伴们在公众号后面留言提问,我们会选取议题,邀请咨询师进行解答,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,这次没有被回答的小伙伴,我们会放在下一期噢!敬请期待! 每逢周一、三、五更新!